本研究比較了代乳粉要么未補充(對照組),要么補充 0.5 g肉堿和16.7克L-精氨酸/kg(試驗組),并喂養(yǎng)給 48 只低出生重(L-BtW)人工飼養(yǎng)仔豬(每組 24 只),從出生第7天到第28天。需要八個分娩批次才能完成研究。第28天,最輕的仔豬被屠宰,最重的仔豬斷奶。最重的豬在第28 天斷奶,并自由采食開食料(斷奶至25kg)、生長料(25-60lg)和育肥料(170 日齡時,60-96kg)。在第28和170天安樂死后,收集血液樣品以評估血清代謝物和激素濃度,并對半腱肌(STM)稱重,然后進(jìn)行酶活性分析和肌纖維特性評估。對170日齡豬的胴體和肉質(zhì)性狀進(jìn)行評估。使用雙因素方差分析(ANOVA)分析生長數(shù)據(jù),以日糧處理和分娩批次作為固定效應(yīng),而其余數(shù)據(jù)則以日糧處理、性別、它們的相互作用和分娩批次作為主要因素進(jìn)行分析。
日糧處理影響 (P ≤ 0.049)第28天的肌肉酶活性,半腱肌淺色部分的檸檬酸合酶 (CS) 和乳酸脫氫酶(LDH)活性較高,HAD:CS(β-羥酰輔酶A脫氫酶: 檸檬酸合酶)比率較低,半腱肌深色部分的LDH:CS比率較低,170日齡后的HAD:CS比率較低。在保育階段,處理組豬的平均日增重 (P = 0.021) 和平均采食量 (P = 0.010) 較高。屠宰時,這些豬的血清葡萄糖濃度較低 (P = 0.013),尿素血清濃度較高 (P = 0.022)。然而,在代乳品中添加肉堿和精氨酸對低出生重豬的生長性能、胴體組成和肉質(zhì)沒有長期影響。此外,肌肉形態(tài)和肌纖維相關(guān)特性不受添加劑的影響。
翻譯:上海亙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