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規(guī)飼喂組牛最終體重、胴體重和屠宰率較大(P ≤ 0.001)。干物質采食量各處理組之間差異不顯著(P ≥ 0.31)。日糧適應期的長短不影響末重、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(P ≥ 016)。飼喂系統(tǒng)和DFM添加之間對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存在交互作用(P ≤ 0.02),傳統(tǒng)飼喂和DFM組合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最優(yōu)(P ≤ 0.05),自然飼喂和DFM組合最差(P ≤ 0.05)。每天的采食次數各處理組之間差異不顯著(P > 0.05)。DFM組采食時間和采食次數高于對照組(P = 0.05)。在56和140 d,28d適應期的牛血漿葡萄糖濃度高于(P ≤ 0.03) 14d適應期組。在第84d,自然處理組血漿葡萄糖濃度高于常規(guī)組(P = 0.02)。在第112d,適應期和DFM添加之間對血漿葡萄糖濃度存在交互作用(P = 0.004),適應期為14d和DFM添加組和適應期28d且無DFM添加組血漿葡萄糖濃度最高(P ≤ 0.05),適應期28dDFM添加組血漿葡萄糖濃度最低(P ≤ 0.05)。在第112和140d,適應期28d組血漿尿素氮水平大于適應期14d組(P ≤ 0.05)。推薦閱讀:日糧中添加胍基乙酸對豬生產性能、胴體品質和肉質的影響
這些數據表明常規(guī)飼喂模式較自然飼喂模式可改善生長性能。適應期長短和DFM添加對牛生長性能影響較小,但是和飼喂系統(tǒng)之間存在交互作用進而影響采食行為和血液代謝物濃度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jas/article-abstract/96/8/3370/4999723 doi: 10.1093/jas/sky194